PAO基礎油
美國API把潤滑油的基礎油分為Ⅰ類/Ⅱ類/Ⅲ類稱為礦物油,PAO稱為Ⅳ類,其他基礎油如PAG/脂類/植物油稱為Ⅴ類基礎油;
Ⅰ類基礎油
通常是由傳統的工藝生產獲得,從生產工藝來看,基本以物理過程為主,不改變烴類結構,生產的基礎油質量取決于原料中理想組分的含量和性質,因此,該類基礎油在性能上收到限制;
Ⅱ類基礎油
通過組合工藝(溶劑工藝和加氫工藝結合)制得,工藝主要以化學過程為主,不受原料限制,可以改變原來的烴類結構,因而Ⅱ類基礎油雜質少(芳香烴含量小于10%),飽和烴含量高,熱安定性和抗氧化性好,低溫和煙炱分散性能均優于Ⅰ類基礎油;
Ⅲ類基礎油
是用全加氫工藝制得,,高粘度指數的加氫基礎油,又稱非常規基礎油(UCBO),在性能上遠遠超過Ⅰ類/Ⅱ類基礎油,尤其是具有很高的粘度指數和很低的揮發性;
Ⅳ類基礎油
聚a烯烴(PAO),是由乙烯經聚合反應制成a烯烴,再進一步經聚合及氫化而制成,它是最常用的合成潤滑油的基礎油,使用范圍最廣泛,聚a-烯烴合成油(PAO)具有非常優異的黏溫性能和低溫流動性;
全稱Poly Alpha Olefin簡稱PAO,意為聚a烯烴;
PAO的優點
高溫/低溫穩定性,PAO熱安定性更好,分解少;
在引擎工作中不容易發生化學變化導致性能被破壞,形成的殘渣和積垢的可能性很小,穩定性能夠達到礦物油的3倍以及更多,而且也有著不錯的低溫流動性,引擎能夠快速啟動,潤滑油也能盡快到位;
粘度特別穩定
溫度對機油的粘度影響非常大,一般而言溫度越高機油粘度就會變低,反之,溫度降低,基于粘度就會增加,而PAO有著更為穩定的粘度指數,讓氣溫和引擎溫度對機油的影響降至最低;
氧化穩定性更高
從原油中提煉出來的基礎油包含大量的化學物質,這些化學物質因為成分龐雜,就降低了基礎油的性能,并且一些成分還會產生致癌物質,對健康和環境都有壞處,而用PAO基礎油生產的潤滑油有著非常良好的氧化穩定性,能保證在引擎中穩定流暢的發揮性能;
用PAO基礎油為原料生產的潤滑油,具備更好的高低溫使用性能/粘度保持更好/抗氧化能力更強/更省燃油/更環保/換油周期更長,對發動機的保護性能更優秀;
低傾點
分子形態穩定,具有較低的傾點和良好的流動性,在冷啟動的瞬間能快速到達各個運動零件部位,降低啟動瞬間的摩擦,降低發動機冷啟動磨損;
粘度指數高
抗氧化能力強,在發動機內高溫環境下,依舊能保持粘度穩定,減少機油蒸發;
高油膜強度
當發動機處于高溫高剪切的嚴苛環境時,油膜強度穩定不容易破裂,從而有效延長發動機壽命;
良好循環
雜質少,又具備優異的流動性,通過良好的循環,加強過氧化物的過濾,保證油路順暢潤滑;
換油周期長
比礦物油的換油周期增加1倍以上,其增強的減磨特性,能夠有效提高燃油經濟性,節省燃油開支;
車輛引擎技術的不斷提升,發動機油完全進入合成時代,有效減少發動機磨損,減少積碳及油泥,提高動力,減少發動機故障,延長發動機使用壽命,加上減少了廢機油的處理,從各方面都在減少汽車的維修支出,更經濟,更環保;
文章來源:首諾潤滑智庫;
更多資訊:www.luyuan999.com;
敬請咨詢:400-860-6632;
- 上一條大眾和奧迪的EA888發動機
- 下一條基礎油市場